幾歲算老?
有些人常說自己老了、沒用了、或是想要提早解脫這類的話。這讓我開始思考,到底幾歲算老?老了就注定要失能嗎?
我們身體的機能大約過了三十歲後開始下滑,『變老』是無可避免的事實,但說自己『沒用了』卻往往言之過早。身邊有很多九十幾歲身體還很硬朗,能自己到戶外散步的長輩,但也有不到七十歲就已百病纏身,行動不便的長輩。 可見即使是銀髮族,實際的年齡並不一定等於身體的年齡,也不是每一個長輩都覺得自己很老。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,並不是誰比較富裕,而在於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的老化。較健康的長輩通常較注重自己的生活作息、運動、飲食、和社交,他們總是忙著體驗人生;而老是把『沒用了』掛在嘴邊的長輩,寧可躺在床上給電視看,卻不願意站起來動一動。
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
剛開始,我總是非常積極地幫那些不願運動的長輩們想動機、找方法、甚至錄製成影片,希望他們能進步,後來發現總是事倍功半,那些積年累月的習慣和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了,就像是要把一棵百年神木移植一樣困難。
無意間讀到心理學家榮格說:「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。要學習像太陽一樣,只是發出光和熱,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,有人覺得刺眼、有人覺得溫暖,有人甚至躲開陽光。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,是因為沒到那個時間點。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。」
原來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,人體十分複雜,但我們對刺激都會產生反應,就像給植物照陽光,它就會朝那個方向生長一樣。只是每個人對刺激的反應是不同的,就像仙人掌喜愛陽光,蕨類就沒那麼愛。沒有植物不需要陽光,除非它是乾燥花。
運動訓練也是同樣的道理,只要在適當的刺激下都會逐漸變強,反過來說,人一旦把自己想像成乾燥花,那真的很快就枯萎了。 如果健身的人是喜愛陽光的仙人掌,那不愛運動的長輩或許就是蕨類,仙人掌需要全日照,蕨類卻只需要些許的陽光就可以生長得很好,關鍵是在『剛剛好』的時間給它『剛剛好』的陽光。
真正限制我們的,從來不是身體而是心理
印象最深刻的是,一位八十多歲大腿骨折的老奶奶,常因慢性病的問題多次進出醫院,本來整天都躺在床上,感覺已經要放棄人生了。聊聊後發現,年輕時的她是搬運紅磚頭的女工,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扛重量訓練,底子自然還算不差。我想起了『原子習慣』書裡所說的,想達成目標,就要讓事情變成習慣,讓它容易執行,一次只做一點點,不需要強迫。
我們從最簡單的活動開始,每次只做一點點改變,經過幾個禮拜後,奶奶已可以靠自己站起來,每一次的進步都是解鎖新的成就,她發覺自己好像沒那麼虛弱,所以每次都想走到窗邊看樓下的小花貓,順便幫她的植物澆個水,這些小事成為了日常。
有一天,她突然說想到樓下巷口看看她幾十年的老鄰居,不過住在沒電梯的老公寓,需要先克服太久沒走樓梯的心理障礙。陪她踏出第一步後發現沒有想像中困難,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走下樓,最後總算遇到久違的老鄰居,一起坐在樓下泡茶聊天,完成了她不敢奢望的夢想。 我始終忘不了她看到鄰居時的笑容,就像百米跑者破紀錄一樣。證明了不管是多麼衰弱的人,都能透過運動得到進步,而幫助她一步一步完成目標的其實是她自己。
確定方向,專注當下
運動訓練就像飛機起飛的過程,你得先在跑道上跑一段距離才飛得起來,不管是在健身房訓練還是長照復能,很多人都在飛起來之前就放棄了,非常可惜,其實打敗他們的往往不是訓練的辛苦,而是一想到離目標還有這麼遠,就很容易打退堂鼓。
這讓我想起某次爬山的過程中,從山腳下望著山頭的感覺是那麼遙不可及,陡峭的坡度讓人想放棄,但當我開始專注在腳下和每一個呼吸,偶爾看看附近的風景,在不知不覺間就抵達了山頂。 只要確定走的方向是對的,慢慢走也會到。
在過程中發現樂趣,也享受意外的驚喜
踏出舒適圈總讓人卻步,想起自己剛接觸重量訓練時,心裡也是想著幹嘛閒閒沒事去背槓鈴、拿啞鈴,生活中不僅用不到,搞不好還會把自己弄受傷,還不如打球比較有趣。
但自從開始規律的訓練後,才發現運動真正的樂趣並不是人魚線、馬甲線這些東西,也不是要跟誰比較,而在於一次又一次看見自己身體的變化,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動作和重量,變得越來越強壯的感覺,那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。就像老奶奶踏出她的家門,再次發現世界的美好一樣吧!某方面來說,運動訓練算是改變了我的人生,不只是身體上,還有心理上的。
有些人說抗老化需要做大重量訓練,有些人說要每天走一萬步,不管哪一種運動,只要是新的嘗試都是很好的開始。重點是將運動融入生活,並且在過程中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,保持開放的心,讓身體的活動更多元。
如果能活到八十歲,我希望運動訓練仍然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