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003 當全世界的老人都在放慢腳步,有人卻依然在加速!

最近的世壯運很夯,有幾個超高齡運動員非常引入注目,

像是105歲的泰國選手Sawang Janpram,還能參加標槍、鉛球和100公尺比賽,

而且他是真的邁開雙腿用「跑」的,不是用「走」的,真的非常厲害!

知名的昆凌爺爺Laurence Quinlivan也在90+標槍組拿到了冠軍。

最吸引我注意的是91歲的蒙古爺爺Radnaa Tseren,他以不可思議的17.69秒完成了100公尺,

這個速度不要說跟同年齡的人比了,恐怕大多數年輕人也是望塵莫及,

仔細看他腳步移動的流暢度,幾乎不敢相信他已經91歲了吧!

他不只速度快、動作流暢,連1500 公尺長跑還能在最後加速衝刺,

完全顛覆了我們對「年紀大了只能慢慢來」的印象。

這些長輩帶給我的不只是感動而已,更讓我開始思考,我們對老年的想像是否太過狹隘?

常聽很多長輩常說:「我這把年紀,能走就不錯了啦」

於是自然而然地選擇氣功、走路、原地超慢跑、拉筋這類低強度運動。

當然這些運動本身沒有不好,

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,年紀越大退化得最快的其實是快縮肌(白肌)

也就是需要爆發力的那一群肌肉。

而要維持這些快縮肌,不能只是慢慢地動,你需要的是「速度」和「負荷」的訓練!

像是快跑、爬坡、跳躍、衝刺、重量訓練這類型的訓練,才是幫助你對抗老化最直接的方式。

蒙古爺爺Radnaa Tseren保持速度的秘訣也不複雜,他說他每天跑3~4公里,

也安排60公尺、100公尺、200公尺等短距離衝刺訓練,這樣的習慣持續了60年,

讓他即使在高齡91歲仍能能夠健步如飛。

我想說的是:

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參加比賽,但每個人都可以訓練「生活中的爆發力」。

你可能很難想像爆發力對我們有多重要,

當你快跌倒時,來不來得及跨腳支撐?

過馬路時,能不能臨時加速?

從椅子上站起來,會不會覺得整個身體像綁著鉛塊?

或者提一袋菜走回家,感覺全身都要散了?

所以與其說:「我年紀大了只能慢慢來」

不如說:「我年紀大了,更要主動鍛鍊讓自己,讓自己盡可能保有速度感!」

別等到哪裡不聽使喚了,才想說:「早知道年輕時多練一點…」

其實不管你幾歲,從現在開始練都不嫌晚。

不須羨慕那群90歲還在跑百米的阿公,

鍛鍊只是一種選擇,我們能夠做的是:從生活中增加一點速度!

例如:用快步過馬路代替慢慢散步,

用操場跑步代替原地超慢跑,

甚至給自己一些跳躍或負重訓練的經驗,

你也會發現:老,不一定要慢;老,也可以很帥!

有句話說:「老化就像海浪,我們無法阻止海浪,但我們可以學習衝浪!」

如果你還沒訂閱我,歡迎加入一起學習健康老化的行列 !

訂閱免費電子報

我會與你分享這些年來,我在教學上的心得故事及運動小撇步。

(觀看次數 18 次,今日1人造訪)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