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 Kopi。
你知道嗎?我們一天大約會呼吸超過 20,000 次,但有多少次是「有意識地」在呼吸呢?
我常在課堂上問大家:「你覺得自己會呼吸嗎?」
大部分的人都會笑出來說:「不會呼吸我還活著嗎?」
但事實上,很多人早就習慣了淺淺的、急促的、甚至會讓自己不自覺聳肩、緊繃的呼吸方式,長期下來,身體會悄悄出現一些訊號:
- 脖子常常僵硬痠痛
- 久坐時總是腰痠背痛
- 總是覺得喘不過氣、容易焦慮
- 動作不穩、核心發不上力
其實這些都和「不理想的呼吸模式」有關!
呼吸,不只是吸進氧氣這麼簡單
我們常說「息息相關」,呼吸真的和我們的情緒、姿勢、身體表現都密切相關。
緊張的時候,呼吸變急促,肩膀自然聳起;放鬆的時候,呼吸會變得深長,身體也跟著沉靜。
不管是道家、佛家、瑜珈、武術,甚至是現代的重訓、皮拉提斯,都很重視呼吸。
而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醫學研究發現——「調整呼吸」真的可以改善焦慮、提升運動表現、減輕腰痠背痛!
那什麼才是「理想的呼吸」?
我們可以從三個方向來看:
第一點:用橫膈膜呼吸,而不是用脖子呼吸
橫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間一大片的肌肉,是我們呼吸時的主力!
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現在的呼吸方式:
- 吸氣時是胸口起伏比較大,還是肚子?
- 手放在肩膀上,有沒有感覺肩膀會聳起?
如果是肩膀動得比較多、或是呼吸很淺,代表你可能過度依賴脖子附近的呼吸輔助肌群(像是胸鎖乳突肌、斜角肌),久了會導致肩頸緊繃、甚至偏頭痛、神經壓迫。
橫膈膜呼吸可以讓我們:
- 呼吸更深、更有效率
- 減輕肩頸壓力
- 讓肋骨可以 360 度擴張,提升肺部容量與氣體交換效率
第二點:呼吸節奏穩定、速度適中
理想的呼吸頻率約是每分鐘 8~12 次。可以試試看現在馬上計時 60 秒,看看自己呼吸了幾次?
你也可以練習「1:2」的節奏——
- 吸氣 2 秒 → 吐氣 4 秒
- 吸氣 3 秒 → 吐氣 6 秒
這個節奏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,讓身心更放鬆,也能避免過度換氣導致頭暈、焦慮等狀況。
第三點:建立腹內壓、穩定核心
橫膈膜其實也連接到我們的核心系統!
吸氣時,橫膈膜向下壓,增加腹腔壓力,等於是幫脊椎穿上一件天然的護腰裝備。
很多人腰痠背痛,不一定是核心不夠力,而是「不會用對呼吸」,讓整個身體都處在不穩定的狀態。
現在,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呼吸吧!
先找個舒服的姿勢坐下或躺下,雙手一隻放在胸口、一隻放在肚子。
- 正常呼吸 30 秒,觀察哪裡起伏比較大?
- 吸氣時,是否感覺肋骨往外擴張(前後、左右)?
- 吐氣時,肋骨有沒有往內收?
你也可以用側躺或趴姿,幫助擴張後背和側邊肋骨。
建議每天練習 3–5 分鐘,不求做多,只求有感。
呼吸是你每天都在做的事,但要「重新學會呼吸」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它就像是你習慣用右手寫字,現在要練習用左手一樣——一開始會不自然、會卡卡的,但只要持續練習,身體會慢慢學會「回到自己」的方式。
祝你今天也能好好跟自己的呼吸同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