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 Kopi。
上週末我家來了一位親戚阿姨,
她是那種每次出門都穿得像去約會一樣,
典雅的服飾搭配細緻的妝容,全身散發出一種貴氣。
她一進門看到我家的榻榻米,立刻眼睛發亮:
「哇~這個好有感覺,像日本雜誌裡那種侘寂風,來,我坐地上陪你泡茶聊天~」
我們就這樣盤腿坐在地上,
她一邊優雅地端著茶杯,一邊說她最近去上了手機攝影課,
還拿出照片展示貓咪作品,特別強調:
「這張有沒有一種孤獨又時尚的感覺?像不像 Vogue 封面?」
但當要起身站起來的時候,
她一邊撐著榻榻米邊緣,一邊深吸一口氣,
嘴裡念念有詞地說:
「坐下可以優雅,起來才是災難。」
她補了一句:「我現在坐地上是可以的,問題是起來要用三段式。」
我說:「哪三段?」
她說:「一、先決定要起來,二、找地方撐住,三、內心大喊加油。」
我們笑到快噴茶,但笑完後,我突然想到:
這位親戚的「三段式起身法」,
其實不只發生在她身上,而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真實生活。
從地板起身,是一項身體綜合能力測驗
很多人跟我說:
- 「我現在不敢坐地上,怕站不起來。」
- 「跪著做家事,起來的時候膝蓋卡住、腰也卡住。」
- 「我發現我跟地板的距離,正在年年拉大……」
但這不是因為你老了,
而是因為太久沒讓身體練習這個動作了。
從地板站起來,其實是結合了:
✅ 核心穩定力
✅ 下肢肌力
✅ 關節活動度
✅ 平衡感
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測驗,或是一面鏡子,
去看見自己:我哪裡是有力量的?哪裡需要更多支持?
我們不是不會,只是漸漸不熟悉了
現代生活太方便了,幾乎不用蹲、不用跪、不用坐地上,
久而久之,我們的身體就把這些能力「封存」起來了。
但你知道嗎?
這些動作不是做不到,而是你的身體需要一點「喚醒」而已。
邀請你來做一個地板起身的覺察練習
練習方式(請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):
Step 1:先坐下,觀察你的起點
- 找個安靜的地方,鋪一張地墊或坐在榻榻米上
- 雙腿自然交叉或側坐
- 感覺現在的坐姿:身體穩嗎?需要特別出力維持嗎?哪裡有緊繃的感覺?
Step 2:嘗試不靠手起身(挑戰版)
- 側坐或盤腿坐
- 雙手自然放在胸前或環抱身體
- 不靠手撐地板、慢慢站起來,不要急。
- 觀察過程中: 1.哪個部位先出力?是大腿?還是身體整個往前衝? 2.膝蓋有辦法順利彎曲嗎? 3.起身過程有哪個部位感覺比較緊繃?
✅ 小提醒:這個方式對核心與下肢肌力要求比較高,若有膝蓋或髖部不適,可以跳到 Step 3。
Step 3: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支撐地面(支持版)
- 側坐或盤腿坐
- 將一隻手支撐在地上,提供一點穩定支撐
- 嘗試用另外一邊的腿帶動身體起身
- 觀察過程中: 1.用手撐與不用手撐,感覺哪裡差最多? 2.身體的重量是平均的,還是壓在某一側手上或膝蓋上? 3.手臂能輕鬆支撐上半身嗎?
Step 4:使用「跪姿過渡」的方式(溫和版)
如果直接站起來有困難,可以:
- 從坐姿轉成跪姿(單膝或雙膝跪地都可以)
- 用手撐一下大腿或是椅子輔助
- 再慢慢用大腿的力量站起來
✅ 這個方法是最多人用的方法,也適合需要穩定支撐的朋友。
✅ 可觀察:膝蓋跪地的感覺?身體往上推的時候是哪裡在用力?
能順利地板起身,然後呢?
如果覺得地板起身很簡單,你也可以自己創造各種不同的起身方式,
譬如用單手和單腳站起坐下,不管是同側的手腳或對側手腳都可以試試看,
當然難度會稍微高一點,但你可能會發現原來身體有這麼多可能性。
如果你目前需要手撐地板或椅子輔助起身也沒關係,
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,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比想像中更有力量。
如果你願意,可以把你的心得和我分享,
無論是小突破、還是新發現,都值得紀錄下來。
下一次我想跟你聊聊另一種我很喜歡的地板運動 : 爬行。